鑒衡發布清掃機器人「基礎準入+場景加嚴+發電增益」全體系檢測認證方案
近日,由鑒衡認證中心主辦的行業首個“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檢測認證方案”發布會在上海圓滿舉行。來自華潤電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正泰智維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寶利鑫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協和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投工程公司(山東院)能源服務分公司等終端發電集團及運維商專家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來自仁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天策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致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行業頭部清掃機器人企業代表參會。
發布會上,鑒衡隆重推出了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全套檢測認證解決方案,包括:基礎檢測認證、加嚴檢測認證、發電量增益評估,這套方案可為優質制造商的清掃機器人產品提供權威的證明及投標通行證,也為發電集團及運維商更好地篩選產品提供可靠的技術參考。
活動現場,仁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天策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致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廈門藍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德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州麗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鑒衡簽訂了清掃機器人認證/升級戰略合作協議。
鑒衡認證中心太陽能事業部總經理周罡在發布會中致辭,他首先向到場的專家、企業代表及合作伙伴表達誠摯感謝。
他指出,當前光伏組件清潔效率直接影響電站收益,但行業存在標準缺失、認證體系不完善等痛點,發電集團對機器人在沙漠、高寒等特殊場景的性能提出嚴苛要求。作為行業先行者,鑒衡繼2020年發布國內首份清掃機器人技術規范后,此次全新推出科學完整的檢測認證方案,為行業樹立質量標尺,推動規范化發展。周罡強調,此次發布會以 “標準引領、質量取勝” 為核心,鑒衡將攜手行業各方凝聚智慧、深化創新,以標準為基石、認證為橋梁,為光伏清掃機器人應用鋪就高質量發展黃金賽道,開啟光伏智能運維新篇章。
發電集團招標要求嚴苛,清掃機器人檢測認證需求凸顯
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是提升光伏電站發電效率、降低運維成本的關鍵裝備,在人工清潔困難、成本高昂或風險較大的場景中,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的價值就尤為凸顯,例如:荒漠/戈壁/草原大型地面電站、工商業屋頂光伏、農光/林光互補電站、水面漂浮式電站以及高緯度多雪地區電站等,在這些復雜多樣的應用場景中,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有效解決了清潔難題,顯著提升了電站的經濟性和可靠性。
當前行業面臨產品標準不一、性能差異顯著、安全認證體系尚不完善,這些問題制約了優質企業的市場發展。與此同時,各大發電集團包括華能、中廣核、三峽、華潤、國電投、華電、京能、大唐、國能、國投電力等,為了提高電站的發電增益,已將光伏清掃機器人加入招標采購范疇,在環境適應性、清潔效率、智能化、可靠性驗證等維度對機器人的質量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嚴苛要求,并且針對一些特殊場景,提出了更為嚴苛的專項要求。
在此背景下,行業迫切需要一套科學完整的清掃機器人檢測及認證方案,既為優質制造商的產品提供權威證明與投標“通行證”,也為發電集團及運維商篩選產品提供可靠技術參考。
發電集團/運維商之聲:認證護航,效能躍升,智能清掃機器人重塑光伏運維新生態
華潤電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梁水保帶來《認證護航,增益無憂:清掃機器人解鎖分布式電站高效運維與收益提升》報告分享,他提到,灰塵濃度直接影響透光率,進而決定發電損失比例。根據實驗和電站運行數據:積灰濃度從0g逐步增加到4g/㎡時單體光伏組件最大功率點數值下降幅度分別為7.51%;13.27%;18.16%;22.24%。
破解積灰的重要解決方案就是清潔到位。然而,傳統清潔方式帶來成本、安全、效率等多重挑戰,清掃機器人可以直接破解這些問題。短期來看,清掃機器人可以避免安全事故導致的巨額賠償。長期來看,可以幫助實現穩定的發電量提升與設備使用壽命。
當前行業亟需一套好的檢測認證體系來幫助發電集團篩選合格以及更為優質的產品。一套好的認證體系相當于“風險防火墻”+“效率加速器”。
通過實例展示,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使用一款經過認證穩定可靠的清掃機器人產品,可改善高粉環境分布式光伏項目綜合效率低的現狀,增加經濟收益。
浙江正泰智維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振明帶來《機器清洗的典型場景應用實踐與協同增效路徑探索》報告分享,他提到,正泰智維建立了從污染監測、清洗決策到收益評估的電站清洗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統。對于機器清洗他提出了三點思考:
第一、設備服務。在應對極端天氣(沙塵暴、高鹽霧、高海拔、海風等),應提高機器設備穩定性、可靠性。
第二、運維服務。可運用“無人機+機器人協同”控制,構建 “巡檢-診斷-消缺-管理”的智能高效運維模式。
第三、牽頭開展機器清洗質量評價體系,構建清洗需求服務套餐,重塑電站清洗標準和模式。
寶麗鑫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田帶來《發揮智能清掃機器人作用 “多發電”提升電站投資價值》報告分享,他指出,在日照、電價和建設成本難以調整的情況下,保持光伏組件表面干凈是提高發電量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因此,要推進清掃機器人應裝盡裝工作。清掃機器人的核心作用是“兩降一高”,即:降安全風險,降運維成本,提高清掃頻次,持續保持電站發電量增發。
他從三個維度方面闡述為清掃機器人光伏電站賦能的有效途徑。一、經濟性方面,借成本優化、市場拓展策略,擴大業務規模,提升行業經濟活力,讓光伏項目更具性價比。全面性方面,要豐富設備功能,可覆蓋電站多場景需求,從發電到運維全流程賦能,助力電站高效運營。耐用方面,要強化設備可靠性與穩定性,減少故障、延長壽命,提升客戶使用體驗,增強行業口碑 。
協和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光伏副主任董義雄帶來《清掃機器人的應用經驗分享與展望》報告分享,他提出了業主對于清掃機器人的三點需求:
第一、應用的前提是成本可控。快速收回成本后,可為電廠新增發電收益。
第二、應用的保障是高可靠性。百兆瓦級電廠需裝配上千臺機器人,需減少維護、維修次數,降低使用成本。
第三、應用的前景是清洗效果。保持光伏組件長期清潔直接影響發電效率和電廠收益。
同時,對于清掃機器人提出了三點未來展望。
第一、在設備性能方面,能夠實現可靠性、靈活性、智能化。
第二、能夠真正實現降本增效。其中,需要明確并符合測試認證要求,提升清洗機器人規模化效應。
第三、合作模式創新。“采購+服務”模式能降低業主初始投入,設備商收入分散至質保期,資產回收提殘值,該服務模式易獲市場認可。
強標打底,認證分層:鑒衡清掃機器人認證首創「指標標識」
早在2020 年,鑒衡便發布國內首份相關標準 ——CGC/GF 172:2020《光伏組件用干式清掃機器人技術規范》,填補領域空白并獲得行業認可,奠定行業規范基礎。
如今,基于行業痛點及現行國標的發布,鑒衡在此次發布會上正式推出了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整套檢測認證解決方案,具體包括:
- 《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基礎檢測認證方案》
該方案基于2025年3月1日實施的GB/T 44264-2024《光伏組件清潔機器人通用技術條件》制定,以現行有效的國標為檢測判定依據,目標是保障產品的基本安全與性能,體現的是市場準入的必備條件,是發電集團采購的最低質量門檻,是運維商篩選合作產品的基礎安全防線。它包含:結構要求、控制系統要求、移動性能和清掃性能等核心維度。
- 《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加嚴檢測認證方案》
針對特殊應用場景及發電集團特定需求,鑒衡推出該方案。其依據《光伏組件清潔機器人認證實施規則》(CGC-R46346: 2025)制定,認證目的是驗證產品在嚴苛環境下的卓越可靠性與性能。與基礎認證相比,加嚴認證新增環境適應性、電氣性能和物理性能三個重要板塊的技術要求;優化智能化功能、清掃性能和移動性能三個板塊并增加測試項目;同時加嚴清掃性能的清掃率、運行穩定性試驗等指標要求。
通過加嚴認證的產品,將根據具體測試情況在認證證書上標注“強越障性能”“強爬坡性能”“低清掃損傷”“高防護等級”“抗振抗沖擊”“電磁兼容性”“耐沙塵”“耐鹽霧”“耐低溫”“遠程高精度定位” 等特有 “產品指標標識”,彰顯機器人卓越特性。
- 《機器人對光伏組件清掃帶來的發電量增益評估方案》
鑒衡基于光伏產業鏈的各方對電站發電量增益的需求,推出《機器人對光伏組件清掃帶來的發電量增益評估方案》。
該方案在限定邊界條件(如固定支架類型、氣象設備監控)下開展實證,確保結果可比性。例如在武威實證基地(甘肅騰格里沙漠),選擇降塵量8-10g/m² 的典型環境,通過數據采集對比清潔前后的發電量,直接量化清掃機器人的增益效果。該方案依據鑒衡認證標準評級(A級:發電量提升 12%,B級:10%,C級:8%),輸出實證報告和評級證書,為產品認證提供數據支撐。場景化實證的核心價值在于 “更真實還原特定場景(如水面光伏電站、沙漠 / 戈壁電站、特殊工業區電站)下積灰的影響及清掃效果,并提供數據支持組件壽命延長(如減少熱斑和化學損傷)”。
6家清掃機器人企業與鑒衡現場簽訂認證/升級戰略合作協議
現場,圍繞著全套光伏清掃機器人檢測認證方案,6家企業與鑒衡現場簽訂了認證/升級戰略合作協議。
仁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王培培、江蘇天策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長軍、江蘇致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鼎銘、廈門藍旭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開發中心總監李亮、江蘇德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質量經理李桂芳、湖州麗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支持工程師吳澤夏等代表與鑒衡認證中心太陽能事業部技術總監陳磊現場簽訂協議。
此次簽約將進一步推動企業攜手共建認證體系,加速行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進程。
在現場互動環節中,機器人企業圍繞鑒衡全新檢測認證方案及行業痛點問題與技術專家深入交流、交換意見,思想碰撞讓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更加清晰明朗。
鑒衡認證中心推出的全套檢測認證解決方案,標志著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行業在規范化發展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為企業產品升級、發電集團篩選優質設備提供了權威依據。隨著這套認證體系的落地與推廣,光伏組件清掃機器人將在荒漠、工商業屋頂、水面漂浮等更多復雜場景中實現更高效、更安全的應用,進一步降低電站運維成本、提升發電增益。為全球光伏電站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